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5-06-20
  

  • 全选
    |
    思想前沿
  • 许 准
    新经济. 2025, 46(6): 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批判性地分析了关于特朗普政府关税战的一些流行说法,指出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不是某种情绪化的政策后果,也不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战略体现,而是反映了美国在全球战略撤退时代的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战略。特朗普政府认为,维持世界中心的霸权地位带来了巨大的成本,美国应实行战略退却。政治方面的退却意味着美国促成以“瓜分势力”为特征的某种形式的多极化;经济方面的退却意味着美国不愿维持以其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特朗普政府希望用关税战的形式来重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如“海湖庄园协议”所提的三条原则,从而达到其在未来碎片化世界中稳定保留美国作为主要地区性霸权的目的。但特朗普政府的战略构想与执行并不一致,也不高明,对此可以推测特朗普政府下一步的战术动作。对于我国而言,加强党的领导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打赢关税战的关键。
  • 柯华庆
    新经济. 2025, 46(6): 2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观经济学是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反映了中西方经济学传统的融合及其普遍化。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主体的活动,都是“看得见的手”。个人、家庭、各类企业、各级政府和国家都可以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参与生产、交易、分配和消费。通观经济学认为,对一切经济活动的研究都应该首先明确主体,讨论各种不同主体的关系的性质,在承认不同个人的智识存在先天和后天不同的现实基础上,致力于物质资本、人本资本和组织资本的增长,而制度及政府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观经济学洞悉现实社会中的产品是从私人产品到公共产品的连续体的基本事实,是阐释不同主体的需要、分配、发现、生产、交易和共享的科学。通观经济学秉持关系价值论、共有共享资本论,突破公有制与私有制、合作与冲突的二元划分,采取区间数替代点数来讨论合作剩余的分配,采取讨价还价动态均衡替代一般均衡价格理论,将传统的二维坐标系置换为四维坐标系,主张连续性的共有制。通观经济学立足于界权成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和强制成本都为正的现实世界,以分配为中心(市场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分配方式),倡导共同富裕和共同自由价值观。通观经济学试图纠正当前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各行其是的状态,通过分析各种不同主体的经济行为来贯通理解所有经济活动,是解释经济现象的统一框架,同时也是理解各种不同经济学范式的统一框架,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提供启示。
  • 数智化理论与实践
  • 刘永谋 孙瑞璇
    新经济. 2025, 46(6): 3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支持赋予人工智能(AI)主体地位的观点有三种:其一基于泛主体观点而赋予AI主体地位;其二在于AI已经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因而赋予完全主体地位;其三则出于某些情境下的需要而赋予AI准主体地位。但AI产生的问题不仅植根于问题背后的社会原因,还有可能是由于宣传术而产生的假问题。反主体、多主体的观点不符合人类主体的能动性与社会性属性,也与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流观念相冲突。赋予AI主体地位并不能解决归责问题,甚至可能导致责任逃避。AI成为主体还可能对个别群体不公以及导致AI发展受阻。因此,AI治理应当坚持AI的客体地位,合理控制AI的发展,坚持务实的治理导向;坚持渐进与局部、动态与实时、综合多元的治理原则,构建清晰的治理标准、以人为中心归责机制以及相关的社会保障机制。
  • 赵俊海
    新经济. 2025, 46(6): 46-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技术为代表的智能革命正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的自我认知、工作方式和社会生活,并重塑人类文明的智能形态。面对这一不可逆转的技术浪潮,如何理性应对成为关键议题。刘永谋教授的《智能革命后的世界:AI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命运》为这一思考提供了重要启发。基于该著作,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智能革命进行了审度:(1)坚持人类中心的立场,彰显人文价值;(2)以审度为方法论,采取乐观但谨慎的态度;(3)技术重要,但并非技术决定,政治和制度可发挥重要作用;(4)智能革命将改变人本身,改变工作、教育等形态;(5)倡导搁置形而上学争论,积极行动,以勇敢的姿态面对未来。
  • 崔 娜 龚星宇 柳 春 党 军
    新经济. 2025, 46(6): 54-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实现数据资源整合并构建数据智能驱动机制,能够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有益参考。本文以2010—2020年307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资效率和投资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投资效率,同时降低了投资风险;在替换被解释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测度指标、数字化转型细分指标的稳健性检验中,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企业投资效率的组别差异和时序特征发现,样本中所有企业投资效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企业特征、产业属性以及地区特征层面存在明显异质性,非国有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属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投资效率更高。本研究为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提升投资效率、降低投资风险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参考。
  • 财政金融
  • 蔡贵龙 殷 铭 刘贻俊
    新经济. 2025, 46(6): 7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2019—2023年科创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耐心资本对高科技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耐心资本能够显著提升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效率。具体地,风险资本股东中耐心资本的占比、耐心资本的国有背景和高声誉,对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保持不变。进一步研究发现,耐心资本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强中小投资者创新关注度、促进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等路径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效率提升;此外,异质性检验表明,在市场化程度较低、法治水平较弱的地区以及市场竞争较激烈的行业中,耐心资本对高科技企业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耐心资本能够提升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效率,该结论对于我国培育发展耐心资本和提升高科技企业创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谢易和 丁丽芸 许航敏
    新经济. 2025, 46(6): 97-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既有零基预算改革聚焦项目和资金压减,从短期分配上看能够有效压减支出规模,但长期因支出固化逻辑未真正转变而陷入“边减边增”“此减彼增”的困境,面临支出固化的深层障碍。支出固化本质是部门利益固化,表现为不合理支出难以取消、超规模支出难以控制、低效支出难以问责,根源在于部门职能边界模糊、制度性路径依赖、政策性支出惯性及绩效性管理失效。现有改革存在将零基预算机械理解为“从零开始编制预算”或“紧盯资金进行支出压减”等误区,忽视其破除形成支出固化格局的根源的核心目标,加之利益博弈、制度惯性、目标冲突与技术困境的制约,导致改革难以突破问题解决的工具主义倾向。为此,本文提出治理重构路径:从“完善预算管理技术”转向“重塑政府治理机制”,通过体制重构、制度重构、改革赋能和流程再造,推动零基预算改革从根源上能真正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本文对于破解零基预算改革形式化困境、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等提出了具有实践价值的政策建议。
  • 企业发展
  • 黄嘉璐 郭爱民 郭旭雯
    新经济. 2025, 46(6): 11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在建设历程中曾与国民政府围绕公私股份问题进行过多次交涉。其中,政企双方对三百万元资金的公私性质认定一案的处理,不仅关乎永利公司与国民政府的利益博弈,还影响了永利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中央政府公私合营进程。在民国时期,永利公司利用多种方式,避免国民政府“官股”的加入,保持了民营本色;在新中国时期,永利公司主动向中央人民政府重提此案,主张将三百万元资金性质认定为“官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永利公司公私合营改造进程。永利公司公私股份问题的处理,反映了不同时期永利公司对自我身份的“公”“私”定位和利益考量,以及寻求政企关系平衡的博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