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6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20
  

  • 全选
    |
    特稿: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王 鑫 郭雨萱 王海英
    新经济. 2025, 46(9): 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抗战时期的企业内迁和后方工业发展是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围绕该主题的研究进路展开方法论反思。首先,针对现有以“全景式叙述”为主的文献,区分事实性描述与因果性推断两类问题,发现前者已形成较稳固共识,而后者缺乏对竞争性假说的系统检验。其次,采用文献梳理与比较评述的方法,沿着“是什么-受何影响-影响何在”的脉络,汇集并规范化列示若干核心竞争性命题,并从方法论层面对“解读传统”与“解释传统”的适用边界与互补性进行评估。最后,本文得出三点结论:其一,关于全面抗战时期企业内迁阶段划分、兵工与民营企业内迁路线差异以及西部工业化版图的事实性叙述已较完善,后续贡献主要在微观个案与区域-行业层面的细化;其二,关于战争需求、统制政策与基础设施投入是否对后方工业发展产生长期影响,现有证据仍显不足,有待借助数据化史料、县域数据库与严格的识别策略进一步验证;其三,未来研究应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动态视角与跨学科融合,实现“解读-解释”的范式整合,从而对抗战时期工业化经验给出现代意义上的因果阐释与机制刻画。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成果专栏
  • 罗意林 孙伊婧 孙九霞
    新经济. 2025, 46(9): 2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不仅是推进香港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也是增强香港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乡村作为同时承载着内地历史与香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缓解港人“认同焦虑”、构建大湾区人文共同体的关键。与此同时,发展文化旅游是破解当前香港乡村振兴人才支持不足、产业基础薄弱、政策落实困难、与内地交流不充分等痛点难点的有效推力。为此,要以大湾区文旅共建为引领,推动香港乡村历史挖掘,引导香港重塑乡村文化吸引力,探索政策同享有效路径,推动香港乡村旅游从“城市依附型旅游”向“文化驱动型旅游”转型,成为深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场域。
  • 数智化理论与实践
  • 袁朋伟 刘府旺
    新经济. 2025, 46(9): 3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其与传统基础设施的协同演化机制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耦合协调理论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构建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对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水平及其农民增收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全国耦合协调度呈波动式上升特征,其中东部地区从初步协调向中度协调区间过渡,中部地区则从轻度失调逐步向初步协调过渡,西部地区逐步向轻度失调过渡。(2)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对农民收入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在经过严格的内生性处理以及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保持统计显著性和理论一致性。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耦合协调对农民增收的效果比西部地区更为突出;经济发达地区的增收效应要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干预水平高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金融发展水平高地区农民收入提升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3)空间计量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发展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证实其通过要素跨域重组与知识技术扩散形成本地、邻域的双重增收机制。
  • 企业发展
  • 欧 霞 魏 逸 李大杰
    新经济. 2025, 46(9): 5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经济正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民营企业作为重要市场主体,面临创新能力不足、社会责任履行不充分等现实困境,探索其可持续发展路径成为微观经济领域的迫切课题。共益型企业家精神作为融合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共创的新型企业家精神,为破解这一困境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以蚁米控股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案例研究法,通过剖析其“教-创-孵-投”模式及全周期发展实践,探讨共益型企业家精神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及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共益型企业家精神能有效驱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其作用路径包括赋能战略转型、保障全周期发展及激活利益相关者协同三大方面。分维度看,战略转型主要表现为产品转型、产业转型和地域转型三大层面;全周期发展主要体现在创业期、守业期和展业期三个阶段;利益相关者主要包含政府、合作方和用户三类主体。其实践启示为:建立覆盖商业目标、社会影响、环境效益的三维评估体系,打造共益型能力中台,对接国家战略开拓市场空间,推动行业标准与生态共建,以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共长。
  • 巫云仙  王鸿隽  周王心安
    新经济. 2025, 46(9): 78-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光刻机产业竞争格局的演变不仅是技术迭代的缩影,更是大国博弈的微观映射。研究表明,原创性技术创新使美国企业引领光刻机产业的初兴发展进程,形成先行者竞争优势和技术霸权地位;模仿性技术创新使日本企业具有后发竞争优势,成为该行业的成功挑战者和超越者;集成式技术创新使荷兰企业具有垄断竞争优势和光刻技术的架构师地位,成为新的超级垄断者。美日荷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光刻机产业摩尔定律的持续演化,其竞争优势更替背后更是交织着技术路线选择、国家意志介入和地缘政治较量的三重动力。作为后来者,由于西方国家的出口管制政策和技术封锁,我国企业无法简单复制美日荷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其成功发展经验,唯有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性技术创新之路,才是我国发展光刻机产业的有效应对之策。
  • 区域战略与湾区经济
  • 李继霞 罗心眸
    新经济. 2025, 46(9): 98-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股东失权制度又称催缴失权制度,我国新《公司法》通过第五十一条、五十二条、一百零七条首次构建了公司法上的股东失权制度。按照新《公司法》规定的运行规则,股东失权制度存在着给公司造成“损失”难以确定、负有责任的董事界定不明、失权效果规定模糊等适用难题。本文从契约理论、法经济学理论、商事加重责任理念等角度分析股东失权制度的法理基础,借鉴域外法制对股东失权的相关规定,考察股东失权制度与现存相关制度的协调与衔接,并在此基础上,建议明确新《公司法》相关条款的文义及授权公司章程对失权制度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期进一步完善股东失权制度,使其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充分彰显独特价值并发挥应有功能。
  • 企业发展
  • 何 进
    新经济. 2025, 46(9): 11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重构了交易成本逻辑与价值分配范式,推动商业物业由传统的物理载体向更具活力的“数字接口”转型。数字经济通过连接效率提升、交易成本降低、价值分配重构三重路径,使得传统商业模式所依托的“地段溢价”法则被平台经济引发的流量虹吸效应替代,为此,数字时代商业物业要建立技术驱动、制度适配和组织创新的协同转型路径:在技术层面,应着力构建数据资产运营体系与虚实互融的消费场景;就制度层而言,应当创新混合用地政策并优化绿色金融工具;从组织层面出发,要积极推动平台化治理和敏捷决策机制发展。
  • 区域战略与湾区经济
  • 徐 明
    新经济. 2025, 46(9): 12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央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本研究基于2007—2019年161个革命老区县级市的数据,综合运用单差法与双重差分法,从经济发展水平与内生动力两大维度,评估了振兴规划的政策效能与作用机制。主要发现包括:第一,政策实施显著推升了革命老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其中城镇化加速与人口流动构成关键驱动力;第二,五大老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成效异质性,资源禀赋很可能是这一分化的根源;第三,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有效提升,并与经济增长形成协同增强态势,折射出革命老区内生动力的强化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初步形成;第四,政策借助红色旅游提振、特色农业与工业规模扩张、通信等民生基础设施改善,实现了多维度、系统性的正向影响。本研究不仅为革命老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扎实的实证依据,也为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启示。